“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”于5月10日在苏州开幕。大会以“智能体验·智慧生活”为主题,展示创新成果、分享实践经验、共商发展大计。工业和信息化部(以下简称“工信部”)总经济师王新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 王新哲表示,当前,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,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在推动产业升级、助力经济转型、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 2015年7月发布的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中,将人工智能作为推进“互联网+”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。2017年7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和部署,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。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,“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”。 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,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务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: 一是加强产业发展布局。工信部于2017年12月出台了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,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,明确了未来三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。 二是推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。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,统筹资源,支持计算机和智能终端产品的基础软硬件、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创新应用,筑牢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基础。 三是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。工信部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各环节的创新应用,系统提升制造装备、制造过程、细分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。 四是推动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机器人、智能语音等重点领域发展。工信部出台了《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等政策文件,指导建设国家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、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等。 王新哲在致辞中提到,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,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,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预计到2020年,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。 在重点细分行业方面,语音识别、机器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创新活跃,智能网联汽车、智能服务机器人、智能无人机、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,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。在融合应用方面,从生活到生产,从制造到服务,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深入,制造、物流、家居、医疗、安防、交通、零售等领域“智能+”新技术、新模式快速涌现,推动智能制造、智慧物流、智能安防等应用升级。在区域发展方面,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三大城市群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17年底,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达2000余家,其中北京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五省市相关企业数量均超过百家。目前,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全球占比22%。 下一步,工信部将深入践行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加快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,抢抓发展机遇,释放发展潜力,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,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。具体计划如下: 第一,突破核心技术,增强发展动力。推动产、学、研、用之间融合互动,引导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,夯实智能传感器、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产业核心基础,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,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。 第二,深化融合应用,升级智能制造。深入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、新业态,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,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。 第三,加强部省协同,打造产业集群。强化部省合作联动,在推动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,鼓励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基础和条件,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。 第四,完善政策体系,营造良好环境。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标准、测评、知识产权等服务体系,推动建设行业训练资源库、标准测试数据集和开放平台,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。推动完善相关政策,特别是人才、财税、金融等政策。 苏州作为长三角产业、科技、人文和经济发展的重镇,近年来以苏州工业园区为重点,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,在人工智能技术、产业、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。 “希望苏州以此次‘智博会’为契机,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,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,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积极贡献。”王新哲说。 |